话说董仲舒:董仲舒的饮食思想
董仲舒的饮食思想
阴阳论、五行论是董仲舒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,他所有的思想观点,都用这两个理论来解释,包括吃饭这事儿,也不例外。为了和五行对应起来,他把一年分成五个时节,分别是春、夏、季夏、秋、冬,每个时节72天,分别对应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。他说“生于木者,至金而死;生于金者,至火而死”。春天种下的庄稼,经过夏天的生长,被季夏相克,到秋天就死亡。秋天种下的小麦,经过冬天的孕育,被春天相克,到了夏天就死亡。人们吃东西,也要遵循这个规律。“四时不同气,气各有所宜。”每个季节都有一种特定的利于生命成长的真气,人的饮食应当适应这种要求,与天道相向而行,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。
且不说他的理论有没有道理,但谁家吃饭整天拿着五行图来安排啊,咱就直说怎么个吃法吧?
董仲舒也给出了一个总的要求,“春秋杂物其和,冬夏代服其宜”。春秋两季,气温适宜,阴阳平衡,万物生长成熟,应当掺杂食用各种味道的食物,冬季和夏季则食用本季节内适宜生长的食物,这样做就能滋养人的真元之气,也就是他说的“常得天地之美”。
冬夏两季吃什么呢?他说,“荠以冬美,而荼以夏成,此可以见冬夏之所宜服矣”。冬天吃荠菜这种甜味食品,高糖分高热量,可以达到御寒的效果。夏季火气旺盛,多吃荼菜这种苦味的蔬菜,可以达到防暑的效果。这样,你的身体保养就能和天地运行的规律相一致了。
另外,在食量上,要做到“食欲常饥”。吃饭不要过饱。他说:“里藏,泰实则气不通”,吃得过多,真气不通畅,形成循环阻滞,就会危害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