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董仲舒:宗庙之祭
宗庙之祭
除郊祭外,董仲舒还比较重视对祖先的祭祀,叫四时之祭。他说:“王者岁一祭天于郊,四祭于宗庙,宗庙因于四时之易。”
四祭是祭祀祖宗的礼仪,一年共有四次。为什么是四次呢?因为“一年之中,天赐四至,至则上之,此宗庙所以岁四祭也。”一年四个季节,每个季节都有最先成熟的作物,董仲舒把这成熟的食物叫作“天赐”,意思是上天赐给人们的。得到上天赐予的食物之后,就要首先给祖先享用,这既是对上天的感激,也是对祖先的尊敬。每次都不失时机祭祀先祖。否则“过时不祭,则失为人子之道也”。这就是尊天敬祖的原因。
四祭的供品是不一样的,正月祭韭菜,四月祭小麦,七月祭黍子,十月祭稻谷。这些祭品都是四个季节最先成熟的作物,源于天时地利之所生,“因四时之所生,熟而祭其先祖父母也。”这些祭品也有美好的寓意。韭菜喻意长长久久,小麦喻意繁衍不息,黍子喻意思绪绵绵,稻谷喻意万物皆成。四个季节祭物的选择也在于提醒人们,应该不误农时,种植瓜果蔬菜,经营稻麦黍稷,努力耕作,这是农耕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资源。
董仲舒祭祀时要求做到诚心诚意,“致其中心之诚”。他说“祭者,察也”,意思是上天在观察人们。我们所作所为,都在上天的视野之下,天地先祖的神灵能看到后人的一举一动,不能有任何的欺瞒行为。所以,孝子孝妇要清醒的记着祭祀的日期,提前准备好祭物,沐浴净身,斋戒食素,事死如事生,竭尽孝心。这是对祖先的尊敬。
现代人依然需要敬畏之心,我们是无神论者,但要敬畏组织、敬畏权力、敬畏人民、敬畏法纪。有了敬畏就有了底线,就能知方圆、守规矩,就能踏踏实实干事、干干净净做人。